木瓜
木瓜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水果,那么你知道木瓜也屬于中藥嗎?而且木瓜還是祛風濕藥的一種,那么木瓜具有什么功效呢?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下吧。
內容目錄
木瓜的基本信息
別名:貼梗海棠、鐵腳梨、川木瓜。
性味:味酸,性溫。
歸經:肝、脾經。
入藥部位: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(Sweet)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實。
木瓜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鮮者1~2兩;研末5~8分;或絞汁飲。
外用:煎水洗。
炮制:洗凈,潤透或蒸透后切薄片,曬干。
功效木瓜的功效主治
功效:舒筋活絡,和胃化濕
主治:治療濕痹拘攣,腰膝關節酸重疼痛,暑濕吐瀉,轉筋攣痛,腳氣水腫。
木瓜的禁忌
1.《食療本草》:不可多食,損齒及骨。
2.《醫學入門》:忌鉛、鐵。
3.《本草經疏》:下部腰膝無力,由于精血虛、真陰不足者不宜用。傷食脾胃未虛、積滯多者,不宜用。
木瓜的配伍
《陸川本草》:治遠年爛腳:木冬瓜二兩,土薏一兩,豬腳一條。共煲服。
木瓜的相關論述
1.《本草綱目》:木瓜所主霍亂吐利轉筋、腳氣,皆脾胃病,非肝病也。肝雖主筋,而轉筋則由濕熱、寒濕之邪襲傷脾胃所致,故筋轉必起于足腓,腓及宗筋皆屬陽明。木瓜治轉筋,非益筋也,理脾而伐肝也,土病則金衰而木盛,故用酸溫以收脾胃之耗散,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,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。木平則土得令而金受蔭矣?!端貑枴吩疲核嶙呓?,筋病無多食酸。孟詵云:多食木瓜損齒及骨。皆伐肝之明驗,而木瓜入手、足太陰,為脾胃藥,非肝藥,益可征矣。
2.《本草正》:木瓜,用此者用其酸斂,酸能走筋,斂能固脫,得木味之正,故尤專入肝益筋走血。療腰膝無力,腳氣,引經所不可缺,氣滯能和,氣脫能固。以能平胃,故除嘔逆、霍亂轉筋,降痰,去濕,行水。以其酸收,故可斂肺禁痢,止煩滿,止渴。
3.《本草新編》:木瓜,但可臣、佐、使,而不可以為君,乃入肝益筋之品,養血衛腳之味,最宜與參、術同施,歸、熟(地)并用。
4.《得配本草》:血為熱迫,筋轉而痛,氣為濕滯,筋緩而軟,木瓜涼血收脫,故可并治。
5.《本草求真》:木瓜,酸澀而溫,止屬收斂之品,何書備著其功曰理脾、舒筋、斂肺?緣暑濕傷人,揮霍撩亂,吐瀉交作,未有不累脾胃而傷元氣,損營衛而敗筋骨。木瓜氣味酸澀,既于濕熱可疏,復于損耗可斂,故能于脾有補,于筋可舒,于肺可斂,豈真肺胃虛弱,可為常用之味哉?然使食之太過,則又損齒與骨及犯癃閉,以其收澀甚而伐肝極,奈人僅知理腳,而不審其虛實妄投,殊為可惜。陳者良。
6.《本草思辨錄》:考古方用木瓜之證,如腳氣、腳痿、腹脅脹滿,多與辛溫藥為伍,不外驅寒濕之邪,輯浮散之氣,雖功在降抑,而終不離乎斂,故其治筋病于轉戾為宜,拘攣則非其所長。獨許叔微以木瓜治項強筋急,謂少陰之筋從足至項,為肝腎受邪所致。是病雖在上而因仍在下。其以乳香、沒藥為佐使,則其以伸筋任乳、沒,不以責木瓜,亦可見矣。
7.《雷公炮炙論》:調營衛,助谷氣。
8.《別錄》:主濕痹邪氣,霍亂大吐下,轉筋不止。
9.《食療本草》:治嘔晼風氣,吐后轉筋,煮汁飲之。
10.《本草拾遺》:下冷氣,強筋骨,消食,止水痢后渴不止,作飲服之。又腳氣沖心,取一顆去子,煎服之,嫩者更佳。又止嘔逆,心膈痰唾。
11.《海藥本草》:斂肺和胃,理脾伐肝,化食止渴。
12.《日華子本草》:止吐瀉奔豚及腳氣水腫,冷熱痢,心腹痛,療渴。
13.《日用本草》:治腳氣上攻,腿膝疼痛,止渴消腫。
- 艾麻草
- 雞骨香
- 爬山虎
- 鹿筋
- 鵝腳板
- 馬鞍藤
- 芋兒七
- 蒴藋
- 楤木根
- 椰子殼
- 七角風
- 紅楤木
- 紅茴香根
- 獨活
- 枸骨根
- 常春藤
- 柳枝
- 八楞木
- 毛麝香
- 川烏
- 威靈仙
- 石燕
- 祖師麻
- 白楊樹皮
- 薺菜子
- 草烏
- 石楠葉
- 海蜇皮
- 臭牡丹根
- 香樟
- 六軸子
- 蛇蛻
- 香加皮
- 槐白皮
- 水梔根
- 兩頭尖
- 秦艽
- 柳白皮
- 松節
- 木瓜
- 曼陀羅子
- 假蒟
- 滾山蟲
- 楓荷梨
- 艾納香
- 防己
- 側子
- 鉆地風
- 見血飛
- 樟木
- 路路通
- 透骨草
- 蠶沙
- 三角風
- 尋骨風
- 穿破石
- 海風藤
- 獼猴骨
- 伸筋草
- 四念癀
- 桑枝
- 丁公藤
- 菝葜
- 雷公藤
- 海桐皮
- 臭梧桐
- 老鸛草
- 鱔魚血
- 穿山龍
- 青風藤
- 桑樹根
- 凌霄根
- 絲瓜絡
- 牛骨
- 半楓荷
- 黑骨頭
- 八角楓根
- 豨薟草
- 烏梢蛇
- 大葉藤
- 貓腿姑
- 絡石藤
- 腫節風
- 蘄蛇
- 千斤拔
- 鳳尾搜山虎
- 虎骨
- 狗骨
- 雞血
- 野料豆
- 五加皮
- 槲寄生
- 桑寄生
- 鹿銜草
- 千年健
- 狗脊
- 野木瓜
- 大粘藥
- 走馬胎
- 寬筋藤
- 無柄衛矛
- 夢花根
- 烏口樹
- 天蓬草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