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杞子
枸杞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補品,那么枸杞子的具體功效有哪些呢?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枸杞子的基本信息
別名:茍起子、枸杞紅實、甜菜子、西枸杞、狗奶子、枸蹄子、枸杞果、地骨子、枸茄茄、紅耳墜、血枸子、枸地芽子、枸杞豆、血杞子、津枸杞。
性味:味甘;性平。
歸經:歸肝經;腎經;肺經。
入藥部位:為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。
枸杞子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5~15g;或入丸、散、膏、酒劑。
炮制:夏、秋果實成熟時采摘,除去果柄,置陰涼處晾至果皮起皺紋后,再暴曬至外皮干硬、果肉柔軟即得。遇陰雨可用微火烘干。
枸杞子的功效主治
功效:滋腎,潤肺,補肝,明目。
主治:治肝腎陰虧,腰膝酸軟,頭暈,目眩,目昏多淚,虛勞咳嗽,消渴,遺精。
枸杞子的禁忌
外邪實熱,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。
1.《本草經疏》:脾胃薄弱,時時泄瀉者勿入。
2.《本草匯言》: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。
3.《本經逢原》:元陽氣衰,陰虛精滑之人慎用。
4.《本草撮要》:得熟地良。
枸杞子的配伍
1.治腎虛腰痛 枸杞子、地骨皮各一斤,川萆解(萆薢)、川杜仲各十兩。俱曬燥,微炒,以好酒三斗,凈罈內浸之,煮一日,濾出渣。早晚隨量飲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)
2.治勞傷虛損:枸杞子三升,干地黃(生地黃)(切)一升,天門冬一升。上三物,細搗,曝令干,以絹羅之,蜜和作丸,大如彈丸,日二。(《古今錄驗方》構杞丸)
3.治一切癰疽惡毒,潰爛不已;及瘰疬結核,馬刀肉癭,延結不休;或風毒流注,上愈下發,左消右起,延串不止;或便毒魚口,楊梅破爛,日久不合 枸杞子一味。每早晚一兩干嚼,以川萆解五錢,煎湯傳送,服百日全愈。(《外科全書》引《本草匯言》)
4.補虛,長肌肉,益顏色,肥健入:枸杞子二升。清酒二升,溺碎,更添酒浸七日,溉去滓,任情恢之。(喀延年方》枸杞子酒)
5.治虛勞,下焦虛傷,微渴便數:枸杞子一兩,黃蔑一兩半(挫),人參一兩(去蘆頭),接心三分,當歸一兩,白芍藥一兩。搗篩為散。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姜半分,棗三枚,楊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(《圣惠方》構棍子散)
6.治虛勞煩渴不止 枸杞子(酒拌微炒)八兩,地骨皮(微炒)十兩,共研為末;麥冬(去心)、熟地黃各四兩,酒煮搗膏,和前藥共為丸,梧子大。每早晚各服四錢,白酒下。(《千金要方》)
7.治肝虛或當風眼淚:拘把二升。搗破,納絹袋沖;置罐中,以酒一斗浸干,密封匆泄氣,三七日。每日飲之,醒醒匆醉。(《圣離方》)
8.治目亦生器:構把子搗汁,日點三、五次。(《肘后方》)
9.治注夏虛?。壕邪炎?、五味子。研細,滾水泡封三日,代茶飲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)
10.治痹證屬風濕 枸杞子一斤,真漢防己四兩(俱用酒拌炒),羌活、獨活各一兩,川牛膝、木瓜各五錢。俱微炒,研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。每早服三錢,白湯下。(《圣惠方》)
- 黃芪
- 甘草
- 大棗
- 紅景天
- 刺五加
- 人參子
- 鵝管石
- 淡菜
- 雪蓮花
- 絞股藍
- 青魚
- 鴿卵
- 鵝肉
- 羊腎
- 蝸牛殼
- 蘿藦
- 馬肉
- 鰣魚
- 鱘魚
- 鱖魚
- 酒釀
- 甘藍
- 當歸
- 韭菜子
- 陳倉米
- 紫河車
- 鹿茸
- 金縷梅
- 沙苑子
- 雀
- 臍帶
- 鹿角膠
- 楮實子
- 鹿角霜
- 海龍
- 淫羊藿
- 肉蓯蓉
- 鹿角
- 麻雀腦
- 哈蟆油
- 巴戟天
- 益智
- 牛骨髓
- 補骨脂
- 仙茅
- 菟絲子
- 對蝦
- 鎖陽
- 杜仲葉
- 鐘乳石
- 海參
- 蔥實
- 雄蠶蛾
- 冬蟲夏草
- 蝦
- 蛤蚧
- 牛肉
- 杜仲
- 陽起石
- 龍蝦
- 葫蘆巴
- 豬腎
- 海狗腎
- 核桃仁
- 海馬
- 蘿藦子
- 雞肝
- 艾實
- 南燭子
- 荔枝肉
- 韭菜
- 側耳
- 鱉甲膠
- 熟地黃
- 北沙參
- 葡萄
- 豬蹄
- 白芍
- 豬血
- 腐巴
- 藍布正
- 櫻桃
- 一點血
- 南沙參
- 烏賊魚肉
- 銀耳
- 雞子
- 女貞子
- 明黨參
- 黑芝麻
- 桑椹
- 鳳凰衣
- 龜板膠
- 鐵皮石斛
- 麥冬
- 枸杞子
- 玄精石
- 烏骨雞
- 雞子黃
- 龜血
- 石斛
- 墨旱蓮
- 黑棗
- 天冬
- 人乳汁
- 酥
- 鴨血
- 龜肉
- 驢肉
- 鱉脂
- 鱉卵
- 鱉血
- 鱉肉
- 鱉甲
- 蟶肉
- 龜甲
- 鯧魚
- 人參
- 人參葉
- 糯米
- 霞天膏
- 粟米
- 西洋參
- 冰糖
- 高麗參
- 木耳
- 紅芪
- 糯米泔
- 大豆黃
- 番薯
- 黨參
- 黍米
- 紅參
- 帶魚
- 飴糖
- 粳米
- 羊肉
- 太子參
- 峨參
- 豬肚
- 雞肉
- 蘋果
- 豬肉
- 銀魚
- 豬髓
- 鴨卵
- 竹蓀
- 山藥
- 牛鼻栓
- 芋頭
- 鴿
- 黃芽白菜
- 馬鈴薯
- 燕窩
- 玉竹
- 黃精
- 何首烏
- 龍眼肉
- 阿膠
- 續斷
- 白術
- 蜂蜜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