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強穴
長強穴屬于臀部穴位,那么長強穴具有什么功效與作用呢?其實很多朋友對于長強穴并不了解,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長強穴名解
別名:橛骨穴,窮骨穴,氣之陰郄穴,龜尾穴,尾翠穴,骨骶穴,尾骶穴。
1.長強。長,長久也。強,強盛也。該名意指胞宮中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由此外輸體表。本穴為督脈之穴,其氣血物質來自胞宮,溫壓較高,向外輸出時既強勁又飽滿且源源不斷也,故名。
2.橛骨。橛,船尾底骨也,亦稱龍骨,特點是強度大,此指穴內氣血為強勁之狀。骨,水也,此指穴內氣血為水濕之氣。橛骨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強勁飽滿之狀。理同長強名解。
3.窮骨。窮,盡也。骨,水也。窮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輸氣血全部是天部之氣,無地部經水。本穴物質來自胞宮,其性高溫高壓,外出體表后全部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,地部經水如窮盡之狀,故名窮骨。
4.氣之陰郄。氣之陰,氣化之氣的水濕也。郄,孔隙也。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輸的氣血物質為由孔隙中輸出的細小水液。本穴位于尾骨端下,督脈的外輸氣血在體內為液態之水,出體表后才化為天部之氣,督脈的外輸之液細小,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,故名氣之陰郄。
5.龜尾。龜尾,烏龜的尾巴也,既短又粗,不同于其它動物的尾巴既細又長,此指穴內氣血為強盛之狀。理同長強名解。
6.尾翠。尾,尾巴也。翠,青綠色,肝之色也,此指穴內氣血的生發特性。尾翠名意指督脈的外輸氣血具有肝木的生發特性,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層次。
7.骨骶。骨,水也。骶,骶骨也。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質為水濕之氣,位處骶骨之端。尾骶名意與骨骶同。
8.督脈別絡。督脈,本穴位處督脈也。別,離別也。絡,聯絡也。督脈別絡之意指本穴外輸的陽熱之氣循絡脈傳向督脈其它各穴。
長強穴的準確位置
定位:長強穴位于尾骨尖端下,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。
解剖:穴下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肛尾韌帶。淺層主要布有尾神經的后支。深層有陰部神經的分支,肛神經,陰部內動、靜脈的分支或屬支,肛動、靜脈。
長強穴的功能特性
穴義:胞宮中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由此外輸體表。
特異性:督脈別絡。
氣血特征:氣血物質為胞宮外輸的高溫高壓水濕之氣。
運行規律:擴散于督脈之外及循督脈上行。
功能作用:向體表輸送陽熱之氣。
按摩長強穴的作用
1.緩解治療痔瘡、脫肛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、便血、腸炎、腹瀉、脫肛等;
2.緩解治療腰疼、脊強反折、腰脊、尾骶部疼痛等;
3.緩解治療癲狂、癃淋、陰部濕癢等;
4.按摩長強穴,可以增進直腸的收縮,使大便通暢,還能夠治療便秘,而且能迅速止腹瀉;
5.長時間堅持按壓長強穴,具有通任督、調腸腑的功效,對腸炎、腹瀉,痔瘡、便血、脫肛等疾病,都具有較好的療效;
6.長時間按壓長強穴,還對陰囊濕疹、引產、陽痿、精神分裂、癲癇、腰神經痛等病患,具有不錯的調理與改善作用。
主治:泄瀉,痢疾,便秘,便血,痔瘡,癲狂,脊強反折,癃淋,陰部濕癢,腰脊、尾骶部疼痛。
操作:斜刺,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0.5~1寸。不得刺穿直腸,以防感染,不灸。
長強穴穴位配伍
1.配二白穴、陰陵泉、上巨虛穴、三陰交穴治痔瘡(濕熱下注型) ;
2.配精官穴、二白穴、百會穴(灸)治脫肛、痔瘡;
3.配承山穴,有清熱通便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可以治療痔疾、便秘;
4.配小腸俞穴,有行氣通腑、分清泌濁的功效,可以治療大小便困難、淋癥;
5.配身柱穴,有行氣通督的功效,能治療脊背疼痛;
6.配百會穴,有通調督脈、益氣升陽的功效,能治脫肛、頭昏。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