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螵蛸散
桑螵蛸散具有調補心腎的功效,但是很多朋友對于桑螵蛸散并不了解,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桑螵蛸散的相關資料,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桑螵蛸散
方歌:桑螵蛸散用龍龜,參茯菖遠及當歸,尿頻遺尿精不固,滋腎寧心法勿違。
方義:本方證乃心腎兩腎,水火不交所致。腎與膀胱相表里,腎氣不攝則膀胱失約,以致小便頻數,或尿如米泔色,甚或遺尿;腎藏精,主封藏,腎虛精關不固,而致遺精;心藏神,腎之精氣不足,不能上通于心,心氣不足,神失所養,故心神恍惚、健忘。治宜調補心腎,澀精止遺。
方中桑螵蛸甘咸平,補腎固精止遺,為君藥。臣以龍骨收斂固澀,且鎮心安神;龜甲滋養腎陰,補心安神。桑螵蛸得龍骨則固澀止遺之力增,得龜甲則補腎益精之功著。佐以人參大補元氣,配茯神合而益心氣、寧心神;當歸補心血,與人參合用,能補益氣血;菖蒲、遠志安神定志,交通心腎,意在補腎澀精、寧心安神的同時,促進心腎相交。
桑螵蛸散的用法用量
組成: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神、當歸、龜甲(酥炙)各30g。
用法:上為末,夜臥人參湯調下6g。
現代用法:除人參外,共研細末,每服6g,睡前以人參湯調下;亦作湯劑,水煎,睡前服,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。
加減:方中加入益智仁、覆盆子等,可增強澀精縮尿止遺之力。若健忘心悸者,可加酸棗仁、五味子以養心安神;兼有遺精者,可加沙苑子、山萸肉以固腎澀精。
桑螵蛸散的功用主治
功用:調補心腎,澀精止遺。
主治:心腎兩虛證。小便頻數,或尿如米泔色,或遺尿,或遺精,心神恍惚,健忘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運用:本方為治心腎兩虛,水火不交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尿頻或遺尿,心神恍惚,舌淡苔白,脈細弱為辨證要點。
桑螵蛸散的文獻摘要
1.原方主治 《本草衍義)卷4-7:“治男女虛損,遺精,陰痿,夢失精,遺溺,疝瘕,小便白濁,腎衰不可厥也。”
2.方論選錄 《成方便讀》卷4:“夫便數一證,有屬火盛于下者,有屬下虛不固者。但有火者,其便必短而赤,或澀而痛,自有脈證可據。其不固者,或水火不交,或脾腎氣弱,時欲便而不能禁止,老人、小兒多有之。凡小兒睡中遺漏,亦屬腎虛而致。桑螵蛸補腎固精,同遠志入腎,能通腎氣,上達于心。菖蒲開心竅,使君主得受參、歸之補。而用茯苓之下行者,降心氣下交于腎,如是則心腎自交。龍與龜皆靈物,一則入肝以安其魂,一則入腎而寧其志,以肝司疏泄,腎主閉藏,兩臟各守其職,宜乎前證皆瘳也。”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