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黃飲子
地黃飲子屬于治風劑,很多朋友對地黃飲子并不了解,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地黃飲子的相關資料,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下吧。
內容目錄
地黃飲子
方歌:地黃飲子山茱斛,麥味菖蒲遠志茯,蓯蓉桂附巴戟天,少入薄荷姜棗服。
方義:“喑痱”是由于下元虛衰,陰陽兩虧,虛陽上浮,痰濁隨之上泛,堵塞竅道所致。“喑”是指舌強不能言語,“痱”是指足廢不能行走。腎藏精主骨,下元虛衰,包括腎之陰陽兩虛,致使筋骨失養,故見筋骨痿軟無力,甚則足廢不能用;足少陰腎脈夾舌本,腎虛則精氣不能上承,痰濁隨虛陽上泛堵塞竅道,故舌強而不能言;陰虛內熱,故口干不欲飲,虛陽上浮,故面赤;腎陽虧虛,不能溫煦于下,故足冷;脈沉細數是陰陽兩虛之象。此類病證常見年老及重病之后,治宜補養下元為主,攝納浮陽,佐以開竅化痰。
方用熟地黃、山茱萸滋補腎陰,肉蓯蓉、巴戟天溫壯腎陽,四味共為君藥。配伍附子、肉桂之辛熱,以助溫養下元,攝納浮陽,引火歸原;石斛、麥冬、五味子滋養肺腎,金水相生,壯水以濟火,均為臣藥。石菖蒲與遠志、茯苓合用,是開竅化痰,交通心腎的常用組合,是為佐藥。姜、棗和中調藥,功兼佐使。
地黃飲子的用法用量
組成:熟干地黃(焙)12g,巴戟天(去心)、山茱萸(炒)、石斛(去根)、肉蓯蓉(酒浸,切焙)、附子(炮裂,去皮臍)、五味子(炒)、官桂(去粗皮)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麥門冬(去心,焙)、菖蒲、遠志(去心)各15g。
用法:上為粗末,每服9-15g,水一盞,加生姜三片,大棗二枚,擘破,同煎七分,去,食前溫服。
現代用法:加姜棗水煎服。
加減:若屬痱而無喑者,減去石菖蒲、遠志等宣通開竅之品;喑痱以陰虛為主,痰火偏盛者,去附、桂,酌加川貝母、竹瀝、膽南星、天竺黃等以清化痰熱;兼有氣虛者,酌加黃芪、人參以益氣。
地黃飲子的功效主治
功效:滋腎陰,補腎陽,開竅化痰。
主治:下元虛衰,痰濁上泛之喑痱證。舌強不能言,足廢不能用,口干不欲飲,足冷面赤,脈沉細弱。
運用:本方為治療腎虛喑痱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舌喑不語,足廢不用,足冷面赤,脈沉細弱為辨證要點。
地黃飲子的禁忌
本方偏于溫補,故對氣火上升,肝陽偏亢而陽熱之象明顯者,不宜應用。
地黃飲子的各家論述
1、原書主治 《圣濟總錄》卷51:“腎氣虛厥,語聲不出,足廢不用。”
2、方論選錄 張秉成《成方便讀》卷2:“夫中風一證,有真中,有類中。真中者,真為風邪所中也。類中者,不離陰虛、陽虛兩條。如腎中真陽虛者,多痰多濕;真陰虛者,多火多熱。陽虛者,多暴脫之證;陰虛者,多火盛之證。其神昏不語,擊仆偏枯等證,與真中風似是而實非,學者不得不詳審而施治也。此方所云少陰氣厥不至,氣者,陽也,其為腎臟陽虛無疑矣。故方中熟地、巴戟、山萸、蓯蓉之類,大補腎臟之不足,而以桂、附之辛熱,協四味以溫養真陽;但真陽下虛,必有浮陽上僭,故以石斛、麥冬清之;火載痰升,故以茯苓滲之;然痰火上浮,必多堵塞竅道,菖蒲、遠志能交通上下而宣竅辟邪;五味以收其耗散之氣,使正有所歸;薄荷以搜其不盡之邪,使風無留著;用姜、棗者,和其營衛,匡正除邪耳。”
-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
-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
-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
- 枸杞子的功效與作用
- 燕窩的功效與作用
-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-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
- 益母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藏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櫻桃的功效與作用
-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
- 黨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
-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
-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麥冬的功效與作用
- 楊梅的功效與作用
- 絞股藍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黃精的功效與作用
- 紫蘇葉的功效與作用
-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
-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
- 紅花的功效與作用
- 無花果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
- 夏枯草的功效與作用
- 蘆薈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
- 芡實的功效與作用
- 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
-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
- 甜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苦杏仁的功效與作用
-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
-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
-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
- 蓮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胖大海的功效與作用
-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
-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
- 銀杏葉的功效與作用
- 沙棘的功效與作用
- 蟬蛻的功效與作用
- 葡萄的功效與作用
- 苦丁茶的功效與作用
- 板藍根的功效與作用
-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
- 雞血藤的功效與作用
-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
- 白芷的功效與作用
- 靈芝的功效與作用
-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
-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
-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
-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
-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
- 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
- 鎖陽的功效與作用
- 百合的功效與作用
-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
-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
- 絲瓜的功效與作用
- 金錢草的功效與作用
-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
-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
- 刺五加的功效與作用
-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
-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
-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
- 小茴香的功效與作用
-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
- 荷葉的功效與作用
- 南瓜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
-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
-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
-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
-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
-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
- 木香順氣丸的功效與作用
- 通脈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